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籍《別離曲》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離曲》原文
《別離曲》
張籍 行人結束出門去,馬蹄幾時踏門路。 憶昔君初納彩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別離曲》譯文
遠行的人整理好行囊就出門了,什么時候才能再次騎著馬回來。
想到夫君當初剛剛納彩的時候,沒有說是身在戍邊的軍營。
如果早些知道會經歷今日離別,成為你的妻子是為了誰呢?
男兒生下來就有兵役在身,哪里能耗費少年時光?
不如追逐你一起戰死沙場,誰能忍受獨自老死在空寂的閨房中。
《別離曲》的注釋
行人:出行之人。指夫君遠行。
結束:結扎車馬裝束行囊。裝束打扮。
幾時:什么時候。
踏:再踏上。
門路:大門前的道路。
憶昔:回憶以前。
君初:夫君當初。
納彩:收納彩禮。男女雙方互贈禮物。也稱送嫁妝。古代婚儀六禮之一。據《禮記》和《儀禮》記載,六禮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概括了從議婚到完婚前的全部手續和過程。
不言:不說。
戍:戍邊的軍營。
早知:如果早些知道。
今日:今天。
當:應當。
家計:家庭生計。
自有役:自然就擁有兵役或差役。
那得:哪里可以。
時:時光。
逐君:追逐夫君。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