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應玚《別詩》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詩》原文
《別詩》
應玚 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別詩》譯文
早晨日出,朝霞涌起,并且飄浮在高高的上空,到了日落時,浮云又歸入它生出之地。
與親友分別,身行役在外,而心卻懷戀故土和親友,悲哀的感情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想到路途遙遠,需要跋涉千里,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榮歸故里。
《別詩》的注釋
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境外四面環海,故稱中國為四海之內,簡稱海內,或四海。海內有天下、國中之意。
行役:外出服公役,這里指應玚北上投奔曹丕。
舊土:故鄉。
悲思不能言:悲哀的感情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悠悠:遙遠的樣子。
旋:返還,歸來。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一共六句,分三層,抒發離家求仕的復雜感情。情與景相間相融,夾以議論。反映漢末一代有抱負青年在亂世中創業,為實現統一安定的能施展才智的理想社會而奮斗,雖為知己者死,但死而無怨。這是時代精神的藝術個性化。時代的共性深寓在藝術個性之中,隱現著個性美與人情美的質愫與基因。 作者簡介 應玚 (177年—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后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玚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玚卒于疫疾。應玚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