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勃《秋江送別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江送別二首》原文
《秋江送別二首》
王勃 早是他鄉(xiāng)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fù)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秋江送別二首》譯文
早已是他鄉(xiāng)之客,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時,此時正值早秋七月,在江邊小亭邊送別友人,看著朦朧的月光隨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動。
我面對滾滾流淌的江水感到時光在不斷流逝,本已為人生中的經(jīng)常離別而傷懷,現(xiàn)在又看到渡口的樹蔭下停著你即將離去的船只。
江面上返鄉(xiāng)的船只來來往往列仿佛列成隊,江邊歸家的車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兩岸思念的人兒在遙遙地互相眺望。
在依依不舍的離別時刻,誰能說這波濤洶涌的大江僅僅是一條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斷,早覺得兩岸的山川已屬不同人的家鄉(xiāng)。
《秋江送別二首》的注釋
早是:已是。早秋:秋天的第一個月,舊稱孟秋,即陰歷七月。
明月帶江流:指月光隨著江水流動。帶,連帶,隨著。
逝川:這里指流逝的江水。
津:渡口。
儼:好像。
波瀾:波濤。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兩首詩都有趣地運用重復(fù)的詞語,表現(xiàn)一種回旋反復(fù)的美:第一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與第三字相同。王勃將陸與水相對,是其最普遍持久的對偶之一。第一首詩寫出了詩人客中送客時內(nèi)心的傷感,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友情的感慨。第二首詩同樣寫得非常深情。最后兩句,詩人進(jìn)一步地描寫了自己對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愛,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真誠。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