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劉長卿《馀干旅舍》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馀干旅舍》原文
《馀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馀干旅舍》譯文
葉落草枯暮色中天顯得清曠悠遠,原先茂密的青楓現在的霜葉稀稀落落。
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門已經關閉,唯有的一只孤零零的鳥也向相反方向飛去。
水邊的渡口一彎新月剛剛冉冉升起,鄰居家的漁夫至今還沒有搖船而回。
懷鄉愁思的侵襲肝腸都要寸斷了,從什么地方又傳來了陣陣搗衣的砧聲?
《馀干旅舍》的注釋
馀(yú)干:唐代饒州馀干,即今江西省余干縣。馀,即余。
搖落:指草木凋落。迥(jiǒng):高遠的樣子。
青楓:蒼翠的楓樹。一作“丹楓”。霜葉:指經霜變紅的楓葉。
向水:臨水。
背人飛:離人而去(飛)。
漁:漁船。
絕:愁絕,極度憂愁。
搗寒衣:指舊時縫制寒衣,用捶棒搗平皺折時傳出的砧聲。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五言律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羈旅思鄉之情。全詩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日暮后的凄涼景色,由看得見“楓葉稀”的日暮時分,寫到夜色漸濃,城門關閉,進而寫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闌人靜,坐聽閨中思婦搗寒衣的砧聲,時間上有遞進,凄涼的感情也在逐漸遞進,直到最后達到了高潮,將凄苦的心情寫得痛徹心扉。這體現了詩人在小城旅舍獨自觀察之久,透露出他鄉游子極端孤獨、寂寞的情懷和思鄉情緒逐漸加濃,直到“鄉心正欲絕”的過程。詩人巧妙地將內心的感情融合到環境中,自然也變得奇美無比,意蘊深厚,感情綿長。詩筆靈秀宛轉,把這種內在的層次,寫得不著痕跡,非細心體味不能得。一首小詩既有渾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蘊深沉,十分難得。 作者簡介 劉長(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