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詩經·大雅《旱麓》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旱麓》原文
《旱麓》
詩經·大雅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旱麓》的出處 《旱麓》出自:《大雅·旱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旱麓》譯文
瞻望那邊旱山山底,榛樹楛樹多么茂密。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求福就憑和樂平易。
圭瓚酒器鮮明細膩,金勺之中鬯酒滿溢。和樂平易好個君子,天降福祿令人歡喜。
老鷹展翅飛上藍天,魚兒搖尾躍在深淵。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怎會不去培養青年。
清醇甜酒已經滿斟,紅色公牛備作犧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樹棫樹那么茂盛,百姓砍來焚燒祭神。和樂平易好個君子,神靈要來把你慰問。
葛藤一片到處長滿,蔓延纏繞樹枝樹干。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旱麓》的注釋
旱麓:旱山山腳。旱,山名,據考證在今陜西省南鄭縣附近。
榛(zhēn)楛(hù):兩種灌木名。濟(jǐ )濟:眾多的樣子。
豈(kǎi)弟(tì):即“愷悌”,和樂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干(gān):求。
瑟:光色鮮明的樣子。玉瓚(zàn):圭瓚,天子祭祀時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黃流:黃,用黃金制成或鑲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釀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
攸:所。
鳶(yuān):鷙(zhì)鳥名。即老鷹。戾(lì):到,至。
遐:通“胡”,何。作:作成,作養。
骍(xīn)牡:紅色的公牛。
介:求。景:大。
瑟:眾多的樣子,與第二章的“瑟”字不同義。柞(zuò)棫(yù):櫟(lì)樹與白桵(ruí)樹。鄭玄箋:“柞,櫟也;棫,白桵也。”
燎(liǎo):焚燒,此指燔柴祭天。
勞:慰勞。或釋為保佑。
莫莫:同“漠漠”,眾多而沒有邊際的樣子。葛藟(léi):葛藤。
施(yì):伸展綿延。條枚:樹枝和樹干。
回:奸回,邪僻。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描寫君子(或指周文王)祭祀以求福。詩共六章,每章四句,以“豈弟(愷悌)君子”一句作為貫穿全篇的氣脈。第一章以旱山山腳茂密的榛樹楛樹起興,說明因和樂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樂平易;第二章開始觸及“祭祖受福”的主題,渲染祭祀現場的和樂氛圍;第三章從祭祀現場宕出一筆,描寫飛鳶與躍魚;第四章收回,繼續寫祭祀的現場;第五章接寫燔柴祭天之禮;第六章以生長茂密的葛藤在樹枝樹干上蔓延不絕比喻上天將永久地賜福給周邦之君民。全詩章法結構搖曳多姿,通篇彌漫著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篇幅雖短,內涵卻豐。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上陽白發人》”的原文翻譯 3、“陸機《門有車馬客行》”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菩薩蠻·湘東驛》”的原文翻譯 5、“陳亮《南鄉子·風雨滿蘋洲》”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