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詩經·周頌《良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良耜》原文
《良耜》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實函斯活。或來瞻女,載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糾,其镈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詩經·周頌 《良耜》的出處 《良耜》出自:《周頌·良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良耜》譯文 犁頭入土真鋒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種子播田頭,粒粒孕育富生機。有人送飯來看你,挑著方筐和圓簍,里面裝的是黍米。頭戴手編草斗笠,手持鋤頭來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爛作肥料,莊稼生長真茂密。揮鐮收割響聲齊,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處似城墻,看那兩旁似梳齒,糧倉成百開不閉。各個糧倉都裝滿,婦女兒童心神怡。殺頭黑唇大黃牛,彎彎雙角真美麗。不斷祭祀后續前,繼承古人的禮儀。 《良耜》的注釋
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鋒刃快速入土的樣子。耜(sì):古代一種像犁的農具。
俶(chù):開始。載:“菑(zī)”的假借。載是“哉聲”字,菑是“甾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畝:古時將東西向的耕地叫東畝,南北向的叫南畝。
實:百谷的種子。函:含,指種子播下之后孕育發芽。斯:乃。
瞻: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認為當讀同“贍給之贍”。瞻、贍都是“詹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筐:方筐。筥(jǔ):圓筐。
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飯食。
糾:指用草繩編織而成。
镈(bó):古代鋤田去草的農具。趙:鋒利好使。
薅(hāo):去掉田中雜草。荼(tú)蓼(liǎo):荼和蓼,兩種野草名。
朽:腐爛。止:語助詞。
挃(zhì)挃:形容收割莊稼的磨擦聲。
栗栗:形容收割的莊稼堆積之多。
崇:高。墉(yōng):高高的城墻。
比:排列,此言其廣度。櫛(zhì):梳子。
百室:指眾多的糧倉。
婦子:婦女孩子。
犉(chún):黃毛黑唇的牛。
捄(qiú):形容牛角很長。
似:通“嗣”,繼續。
古之人:指祖先。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一章,二十三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七句,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最后四句,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此詩多用白描,層次清晰,語言通俗,用韻靈活。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上陽白發人》”的原文翻譯 3、“陸機《門有車馬客行》”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菩薩蠻·湘東驛》”的原文翻譯 5、“陳亮《南鄉子·風雨滿蘋洲》”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