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鮑照《擬行路難·其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擬行路難·其六》原文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擬行路難·其六》譯文
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
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
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生息。
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
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
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擬行路難·其六》的注釋
案:一種放食器的小幾。又,案,即古“椀”(碗)字。
會:能。這句是說一個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疊謝):小步行走的樣子。這句是說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飛呢。
弄兒:逗小孩。戲:玩耍。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這二句是說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貧困不得意,何況像我們這樣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故又稱他為鮑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害,年五十余歲。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與謝靈運、顏延之同創“元嘉體”,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參軍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的原文翻譯 2、“劉禹錫《和樂天春詞》”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 4、“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的原文翻譯 5、“楊萬里《夏日絕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