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沈括《虹》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虹》原文
《虹》
世傳虹能入溪澗飲水,信然。熙寧中,予使契丹,至其極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帳。是時新雨霽,見虹下帳前澗中,余與同職扣澗觀之,虹兩頭皆垂澗中。使人過澗,隔虹對立,相去數丈,中間如隔綃縠。自西望東則見,蓋夕虹也。立澗之東西望,則為日所爍,都無所睹。久之,稍稍正東,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復見之。孫彥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則有之”。沈括 《虹》譯文 世間傳說虹能到溪流或山澗里喝水,確實是這樣。熙寧(宋神宗年號)年間,我出使契丹,到了極北方黑水境內的永安山下建起帳篷。那個時候剛好雨后初晴,彩虹出現在帳篷前的山澗中,我和同事靠近山澗觀賞它,看到一條虹的兩端都垂到澗中。叫人越過山澗,隔著虹相對站立,距離大概有幾丈,中間如隔著一層薄紗。當站在澗的西邊往東看就能看見,原來是虹。當站在澗的東邊往西看,在陽光的閃爍下什么都看不見。過了很久虹稍微偏向正東方,越過山峰而離去了。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孫彥先說:“虹是雨里面太陽的影子,太陽照射雨后就會出現。” 《虹》的注釋
熙寧:宋神宗趙項年號,公元1068——1077年。
予:我。
使:出使。
契丹:宋時北部少數名族政權。
黑水:今遼寧昭烏 達盟林西縣和克什克騰旗境內。
卓:直立。
使:叫。
去:距離。
綃:薄紗。
縠:古稱質地輕薄纖細透亮、表面起皺的平紋絲織物為縠,也稱縐紗。
之:介詞,的。
西:向西。
逾:超過。
去:離開。
孫彥先:與沈括同時代的科學家。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佑進士,后任翰林學士。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工程師、外交家。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吳文英《生查子·秋社》”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雨后秋涼》”的原文翻譯 3、“杜牧《秋霽寄遠》”的原文翻譯 4、“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清平樂·凄凄切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