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潘閬《酒泉子·長憶西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酒泉子·長憶西山》原文
《酒泉子·長憶西山》
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酒泉子·長憶西山》譯文
我常常回憶靈隱山的風光,那里的靈隱寺、天竺山、冷泉亭我都曾經游覽過。山里氣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涼爽。
時常看見白猿攀上高樹,長嘯一聲便不見了蹤影。告別西山之后,我曾多次將所見美景畫下來,但始終覺得畫中峰巒不如實景美麗。
《酒泉子·長憶西山》的注釋
酒泉子:詞牌名, 原為唐教坊曲。有二體:一見于敦煌曲子詞,雙調四十九字。宋代潘閬依之,因憶西湖風景而作,故一名《憶余杭》。一多見于《花間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韻彼此大同小異。此二體均以平韻為主,間入仄韻。
西山:即靈隱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
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冷泉亭:唐時建,在飛來峰下 石門澗旁。幾行游,一作“舊曾游”。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 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三伏 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三伏也用來特指末伏。
白猿:相傳晉代慧理曾養白猿于飛來峰西的呼猿洞。
嘯:撮口長呼。
畫闌:彩繪的闌干。此代指畫廊。
欠峰巒:欠,欠缺;不足。此指畫中 的山巒不夠美。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抒寫作者對杭州西山的深摯眷戀,表達方法含蓄隱曲,選詞煉句也以不露機鋒為主,因而詞風可入沉穩一路。此外,詞中寫景,交替使用了白描、繪神、想象、反襯等多種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畫西山的具體形象。這種寫法,雖然不像精雕細刻的風景詩文那樣,能夠讓人以讀當游,然而作者卻便于利用自已強烈的感受去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以至產生急欲親往一游的迫切愿望,因而別有一種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