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陶淵明《雜詩·其八》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雜詩·其八》原文
《雜詩·其八》
陶淵明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雜詩·其八》譯文
做官時食俸并不是我的意愿,耕作植桑才是我的本行。
我親自耕種未曾停止,仍常常饑寒交迫只能吃粗劣食物。
哪里敢奢望能夠吃飽,只希望米糧能解決溫飽。
有粗布抵御冬天的饑寒,有葛布遮擋夏日驕陽。
正是這些也很難得到,實在時令人心哀傷。
他人皆已得其所,我太笨拙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天理不通無可奈何,只能舉杯痛飲忘掉憂愁。
《雜詩·其八》的注釋
代耕:舊時官吏不耕而食,因稱為官食祿為代耕。
躬親:指親自;親身從事。
糟糠:窮人用來充饑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豈:哪里。
但愿:只愿,只希望。
粳糧:米糧。
正爾:正是這些。
御冬:抵御冬天的饑寒。
粗絺:粗葛布。
拙生:笨拙。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