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儲光羲《田家即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田家即事》原文
《田家即事》
儲光羲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田家即事》譯文
蒲葉一天天地長大,杏花也一天天的多了。
莊戶人家應該觀察著時節的變化,不要錯過了耕作的時間。
一大早就喂飽了牛,套上雙駕車去耕東洼的田地。
蚯蚓從土中被翻出來,田鳥緊隨著我飛。
它們聚合在一起啄食嗚叫,聲聲哀怨猶如說腹空口饑。
我心腸軟產生憐憫之心,看到它們挨餓我也感到傷心痛悲。
于是撥出我的食物給田鳥吃,天黑空著藍子回到家里。
饑諷我太木訥愚鈍,但我總是不肯回心轉意。
《田家即事》的注釋
田家:農家。
即事:寫眼前事物的詩稱即事。
蒲:蒲草,也稱香蒲,其莖葉可供編織用。
滋:長。
要(yào):應該,必須。
此:指蒲、杏等生長的時令。
違:錯過,違背。
天時: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氣候條件。
飯牛:喂牛。
雙駕:駕馭兩條牛。
東菑(zī):泛指田園。
田烏:田間的烏鴉。
嗷嗷:聲音喧雜的樣子。
側隱:同情。
顧:環顧,看。兩:指自己與饑鳥。
筐:指竹編的飯藍。
親戚:父母兄弟。
誚(qiào):責備。
作者簡介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