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天育驃騎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育驃騎歌》原文
《天育驃騎歌》
杜甫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 是何意態雄且杰,駿尾蕭梢朔風起。 毛為綠縹兩耳黃,眼有紫焰雙瞳方。 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伊昔太仆張景順,監牧攻駒閱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驥子憐神俊。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 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 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天育驃騎歌》譯文
我曾聽說天子有匹千里馬,如今這幅圖上畫的莫非就是它?
這是何等雄杰的神態啊!駿尾一甩朔風便呼嘯而起。
它毛色淡青兩耳微黃,兩眼瞳仁呈方形眼睛閃著紫光。
像龍一樣的桀驁不馴神態干變萬化,卓然而立伸張著偉岸的骨架。
當年身任太仆的張景順,在監牧馴練時發現了這匹清峻的馬。
便命令牧馬的頭目將它牽入天育,專人飼養特殊照顧它。
當時國家養有四十余萬匹馬,張公嘆息它們都是些凡庸的馬。
因此唯獨給它畫像以傳給世人,張掛在座位右方去欣賞,久賞更覺形象新。
年深日久良馬死,空留個圖像到如今。唉,畫的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風云!
如今難道真的再無千里馬?只因現實沒有王良伯樂這類相馬師,良馬被埋沒,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天育驃騎歌》的注釋
天育:皇家馬廄名。題下原注:“天育,廄名,未詳所出。”
驃騎:猶飛騎。一作“驃圖”,駿馬的圖像。驃,駿馬的一種,黃白色。
無乃:只怕的意思,推測詞。
意態:猶神態。
蕭梢:搖尾之態。
縹(piǎo):淡青色。一作“膘”。兩耳黃:即黃耳,千里馬的一種。
雙瞳方:兩眼瞳仁呈方形。
矯矯龍性:一作“矯龍性逸”。矯矯,雄桀貌。一作“矯然”。龍性,古代有駿馬為龍種之說。合:一作“含”。
天骨:非凡的骨骼。森開張:聳立展開。
伊:語助詞。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張景順:開元年間為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監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稱贊他說“吾馬蕃息,卿之力也”(張說《隴右監牧頌德碑序》)。
監牧攻駒:一作“考牧攻駒”,一作“考牧神駒”。攻,攻治,即訓練。駒,馬二歲為駒。
大奴:牧馬人頭目。守:一作“字”,即養育。
驥子:即驃騎。俊:一作“駿”。
材盡下:都是凡庸的馬。
寫真:畫像。
久更新:百看不厭,日久彌新。
年多:馬為開元時物,至天寶來,已歷多年。物化:化為異物,即已死去。空形影:徒留畫像。
無由騁:不能馳騁。
騕褭(yǎo niǎo):古駿馬名,日行千里。
驊騮(huá liú):周穆王八駿之一,色如華而赤。
王良:春秋時趙人,善御馬。
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