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瘦馬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瘦馬行》原文
《瘦馬行》
杜甫 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兀如堵墻。 絆之欲動轉欹側,此豈有意仍騰驤。 細看六印帶官字,眾道三軍遺路旁。 皮干剝落雜泥滓,毛暗蕭條連雪霜。 去歲奔波逐馀寇,驊騮不慣不得將。 士卒多騎內廄馬,惆悵恐是病乘黃。 當時歷塊誤一蹶,委棄非汝能周防。 見人慘澹若哀訴,失主錯莫無晶光。 天寒遠放雁為伴,日暮不收烏啄瘡。 誰家且養愿終惠,更試明年春草長。 《瘦馬行》譯文
東郊的那匹瘦馬啊,讓我心傷不已,它那瘦弱突出的馬骨,就像墻頭伸出的石頭一般。
拿起馬韁繩,絆動它的馬足,它卻只挪動四蹄,歪歪倒倒,那可不是要飛躍的本意啊。
仔細看看它身上的六個印子,其中有一個官方印,大家都說它是那部隊遺留在路旁的。
它的皮膚干裂,毛色灰暗,夾雜著泥水污漬一片片剝落,僅存在身上的也沾滿了冰霜。
去年它還在左奔右突馳騁在疆場,驅逐敵寇吧,不是良駒也不會被選中使用在戰場啊。
軍中將士騎得都應該是天子馬廄的良馬,這匹馬跟乘黃寶馬相當,只是病了的緣故吧。
疆場之上,只圖一快,卻不小心跌倒一跤,這委實也不是你一匹戰馬所能夠預防的啊。
見到來人,發出凄慘悲涼的鳴叫,似是悲哀的傾訴,失落了主人,兩眼沒有閃閃晶光。
天氣寒冷,遠遠的放逐,必定只能與鶴為伴,日落時分會遭到烏鴉啄瘡的無情的捉弄。
如果,誰家愿意收養這匹老馬,一定會有好處,不信,請到明年草長鶯飛的時候看吧!
《瘦馬行》的注釋
肆兀,形容馬骨出如石。如堵墻,也是說瘦。
絆之:用馬韁絆動馬足。欹側:歪歪倒倒。
騰驤:飛躍。這句有“豈復有意于用世”的意思。
六印帶官字:是說馬身所印六個印子,其中有一個官字印。
剝落:脫落。
驊騮,古良馬名。這句是說非慣戰的驊騮便不得參與逐寇,現在這匹瘦馬是參與逐寇的,可見是一匹有功的良馬。將,與也。
內廄,猶御廄、天廄,指天子馬廄。這時馬少,三軍多騎內廄所養的馬。而內廄多好馬,故有“恐是病乘黃”的推斷。乘黃,也是古良馬名,此指瘦馬。
誤一蹶,失足跌倒。杜甫疏救房琯,觸怒肅宗,一跌不起,有似于此馬。
汝:指馬。周防,猶提防。原諒馬的無辜,也就是訴說自己的無罪。
錯莫,猶落寞、素莫。
放:放牧。皮干剝落,轉動無力,故烏啄其瘡。極寫瘦馬之可哀。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