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蘇軾《寒食雨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食雨二首》原文
《寒食雨二首》
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fù)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雨二首》譯文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
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
獨臥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艷麗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時雙鬢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漲仿佛要沖進(jìn)門戶,雨勢兇猛襲來似乎沒有窮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葉漁舟,籠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
哪還知道這一天竟然是寒食,卻看見烏鴉銜來燒剩的紙幣。
天子的宮門有九重,深遠(yuǎn)難以歸去,祖上的墳塋遙隔萬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學(xué)阮籍作窮途痛哭,心頭卻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寒食雨二首》的注釋
寒食:舊歷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是寒食節(jié)。
“兩月”句:言兩月來雨多春寒,蕭瑟如秋。
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暗中”兩句:《莊子·大宗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負(fù)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這里用以喻海棠花謝,像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負(fù)去。
何殊:何異。
不已:一作“未已”。
濛濛(méng):雨迷茫的樣子。
庖(páo):廚房。寒菜:原特指冬季之菜,此系泛指。
“那知”二句:是說見烏銜紙才知道今天是寒食節(jié)日。見,一作“感”。
君門”句:宋玉《九辯》:“豈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注曰:“君門深邃,不可至也。”九重,指宮禁,極言其深遠(yuǎn)。
“墳?zāi)?rdquo;句:謂詩人祖墳在四川眉山,距黃州有萬里之遙,欲吊不能。
“也擬”句:晉阮籍每走到一條路的盡頭,就感慨的哭起來。這里隱言擬學(xué)阮籍途窮之哭。
死灰:指上面“烏銜紙”的紙錢灰,隱用漢韓安國的話,《史記·韓長孺?zhèn)鳌罚?ldquo;安國坐法抵罪,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fù)燃乎?’田甲曰:‘燃則溺之!’”
簡短詩意賞析 第一首詩描寫淫雨、海棠之景,把思想情感形象化,以抒發(fā)貶徒身世之情。第二首詩除展現(xiàn)宋代寒食的節(jié)令風(fēng)俗外,更將寒食節(jié)雨、寒食節(jié)獨特的文化意象和人文精神,與東坡的身世遭遇緊密結(jié)合。這兩首詩反映作者謫居黃州時痛苦、壓抑甚至是絕望的心理狀態(tài),表達(dá)了他的人生中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激烈的矛盾沖突。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