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譯文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游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秋千。有的在水邊采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
游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無數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注釋
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二日,古人常在此節日掃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吳兒:吳地的青少年。
競:指賽龍舟。
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婦女們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麗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時出游郊野。
來不定:指往來不絕。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楊花:柳絮。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既是一幅寒食節日的風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后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