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黃公度《乙亥歲除漁梁村》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乙亥歲除漁梁村》原文
《乙亥歲除漁梁村》
黃公度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乙亥歲除漁梁村》譯文
近年來諳盡仕途光景,臨近老境更覺得年去年來歲月匆匆。
除夕的爆竹,驚醒了思鄉的殘夢,客居的愁緒,伴隨著長夜昏燈。
眼前是彤云籠罩著遠山,雪意漸濃,心中卻現出初生的柳葉,含苞的桃花,春意融融。
想見家中的兒女,正圍著地爐,議論著父親歸家的行蹤。
《乙亥歲除漁梁村》的注釋
乙亥: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
歲除:除夕。
漁梁村:在今福建浦城縣西北,漁梁山下。
似覺:猶言感覺;感受。
更(gēng):經歷。
鄉夢:思鄉之夢
永夜:長夜。唐駱賓王《別李嶠得勝字》詩:“寒更承永夜,涼景向秋澄。”
客愁:旅客懷鄉的愁思。
商量:醞釀,預示,此用擬人手法。
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人睡眼初展。元稹《寄浙西李大夫四首》之一:“柳眼梅心漸欲春。”
桃腮:指桃花,《剪燈馀話?秋千會記》:“正桃腮半吐,鶯聲初試。”
領略:意猶嘗試。
兒女:兒子女兒。
行人:途中之人,作者自指。
地爐:火坑。唐司空圖《修史亭》:“漸覺一家看冷落,地爐生火自溫存。”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以感懷發端。詩人多年來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閱歷既多,自以為是諳練世情,老馬識途了,但又覺得政治風云變幻莫測,首聯用“似覺”點出對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狀態,顯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舊歲將盡的年終,詩人看到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功業未就,老大無成,興起了歲月蹉跎、流年虛度的嗟嘆。次句的“空更”,語意深切,表達了詩人當時無任凄惘的心境。 作者簡介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