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元好問《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原文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
元好問 書來聊得慰懷思,清鏡平明見白髭。 明月高樓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詩。 風光流轉何多態,兒女青紅又一時。 澗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歲寒枝。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譯文
我很懷念你,收到你的來信得到不少安慰,清早照照鏡子,胡子白了,人已老了。
你住在燕京,明月當空的時候,常上高樓飲酒吧,我卻沒有那種豪氣了,只能當人日梅花開時,讀讀杜甫的詩篇。
現在正當初春時節,萬象更新,春光何等秀麗,年輕的兒女們穿紅戴綠,興致勃勃,一片歡樂景象。
溝澗下邊一株孤松,長得十分茂盛,足有兩千尺高,充分顯示著它不畏嚴寒的精神。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的注釋
人日:舊時風俗,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起首的八天內,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愚齋:張緯,字緯文,號愚齋,太原陽曲人,與詩人友誼很深。
聊:暫且,姑且。懷思:懷念之情。
清鏡平明:晨起照鏡。平明,清晨。髭:最邊上的胡子。
燕市:燕京,今北京市。此時張緯文住在燕京。
草堂詩: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曾作有《人日》詩二首。
風光流轉:時事變易。
兒女青紅:指熱鬧的春天景象。兒女,指兒女輩,晚一輩,猶言新一代。
澗底孤松:喻寧愿處身卑微也要保持氣節。此處化用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歲寒枝:古人以歲寒喻世亂,以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喻堅持氣節的人們。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勸勉張緯文堅守節操,要像松竹一樣,挺立在歲寒之際,其實也是詩人自勉之詞,表達了詩人風霜高潔的品質和對蒙古統治者不滿之情。全詩采用比興手法,格調沉郁蒼涼,含蘊不盡。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