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搗衣》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搗衣》原文
《搗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況經(jīng)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搗衣》譯文
知道你在衛(wèi)戍邊疆,不會回家門。秋天到了,輕輕拂拭平平的搗衣砧。
此時的季節(jié),已是苦寒的月份。我們已經(jīng)長期久別,時刻懷念在心!
我不能拒絕搗衣熨衣的那份沉重的勞倦,因為要把它寄向遙遠(yuǎn)的邊城。
我在家中用盡力氣捶打,希望遠(yuǎn)隔千山萬水的你能聽到這響徹天外的聲音。
《搗衣》的注釋
戍:防守邊疆。
砧:搗衣石。
苦寒:指極端寒冷,嚴(yán)寒。
塞垣:這里指邊塞、北方邊境地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