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徐伸《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原文
《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
徐伸
悶來彈鵲,又攪碎、一簾花影。漫試著春衫,還思纖手,熏徹金猊燼冷。動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嗟舊日沈腰,如今潘鬢,怎堪臨鏡?
重省。別時淚濕,羅衣猶凝。料為我厭厭,日高慵起,長托春酲未醒。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掩一庭芳景。空佇立,盡日闌干倚遍,晝長人靜。
《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譯文
心中煩躁拋石子驅走喜鵲,卻攪碎了一簾幽靜的花影。隨意地試穿春妝,就想起是她纖纖玉手所縫,當日熏衣的香爐早已冰冷。動輒生愁不知如何排遣?怨近來身體多病。可嘆我過去像沈約一般消瘦,如今則像潘岳那樣兩鬢秋霜,讓我不敢對鏡照影。
今天我重又記起,和她分別時她淚水漣漣,羅衣上恐怕至今還凝有淚痕。料想她一定因為我無精打采,日上三竿也懶得起床,長向人推托說是酒醉未醒。終日盼鴻雁不見到來,也不見駿馬將人帶回,她只有掩上院門鎖住春景。空白佇立高樓,整天倚遍欄桿,度過那靜寂漫長的時辰。
《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的注釋
轉調二郎神:唐教坊曲名。此牌轉變甚多, 徐伸詞,名《轉調二郎神》, 吳文英詞,名《十二郎》。
彈鵲:用彈弓把喜鵲趕走。
漫:隨意,漫不經心。
金猊(ní)燼冷:金猊爐內香灰已冷。金猊,獅形的銅香爐。
沈腰:瘦腰。《梁書·沈約傳》載: 沈約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 ,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后因以“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潘鬢:未老頭白。喻衰老。潘岳《秋興賦》:“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頜。”言斑白鬢須上接帽子,白發飄飄直垂下馬。
凝:讀去聲,凝結。
厭厭:微弱貌;精神不振貌。
春酲(chéng):春日醉酒后的困倦。
雁足:雁足傳書,代指信使。見《漢書·蘇武傳》。
闌干:欄桿。用竹、木、磚石或金屬等構制而成,設于亭臺樓閣或路邊、水邊等處作遮攔用。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以真摯的情感,傾訴了作者對侍妾的一往情深。詞之上片實寫作者懷人,下片設想侍妾懷己,這一結構,不僅使思念者與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襯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虛實相間,增加了可讀性。 作者簡介 徐伸,字干臣,三衢(今浙江衢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徽宗政和初前后在世。政和初,以知音律為太常典樂。出知常州。善詞。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朱淑真《落花》”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浣溪沙·閨情》”的原文翻譯 3、“屈原《九歌·山鬼》”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