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清漳明府侄聿》原文
《贈清漳明府侄聿》
李白 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 天開青云器,日為蒼生憂。 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 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 弦歌詠唐堯,脫落隱簪組。 心和得天真,風(fēng)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寢不扃戶。 問此何以然,賢人宰吾土。 舉邑樹桃李,垂陰亦流芬。 河堤繞綠水,桑柘連青云。 趙女不冶容,提籠晝成群。 繰絲鳴機(jī)杼,百里聲相聞。 訟息鳥下階,高臥披道帙。 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琴清月當(dāng)戶,人寂風(fēng)入室。 長嘯一無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壺冰水,壺中見底清。 清光洞毫發(fā),皎潔照群情。 趙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過客覽行謠,因之頌德聲。 《贈清漳明府侄聿》譯文
我們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樹,枝葉百萬遍布中州。
老侄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為百姓操心。
治理小縣如同“割雞”,將來還會大刀宰牛,將有大用。
你的官聲如雷貫月驚動四鄰,你的惠政將與清漳同流。
縣境內(nèi)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無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隱。
百姓為德政所化心平氣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風(fēng)俗像太古一樣純樸。
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們家家夜不閉戶。
問為什么能這樣,他們回答說,是縣令賢明。
縣中種植桃李樹,到處散發(fā)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兩岸桑柘茂密如云。
趙地的女子不愛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籠采桑。
家家都在忙著繰絲和紡織,百里之間,機(jī)杼之聲相聞。
由于無人告狀,縣衙前門可羅雀,縣令高臥無事,在閑讀道書。
檐前掛著蒲鞭,對有過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懲罰。
政閑時(shí)明月當(dāng)頭,琴聲清越;庭中寂然,清風(fēng)入室。
老侄但長嘯無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政清德高,潔如玉壺之冰,壺中透明見底。
清光一片,可鑒毫發(fā),從中可映出百姓們的身影。
清漳縣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趙北燕南一帶到處傳頌。
我這位過客聽了百姓們贊頌縣令美政的民謠,因此寫出了這篇頌詩。
《贈清漳明府侄聿》的注釋
清漳:在今河北肥鄉(xiāng)縣。唐時(shí)清漳屬洛州管轄。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傳:聿,玄宗朝官,清漳令,遷尚書郎。
葉:喻宗族支派。
中州:即中國。
青云器:能飛黃騰達(dá)的大器。
“小邑”二句:《論語·陽貨》中說,孔子到了武城,聽見一片弦歌之聲,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后以“割雞”為治理縣政之代稱。烹牛,喻施展大本領(lǐng)。
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陽泉南。經(jīng)山西和縣、河北涉縣,南流入清漳。
“弦歌”句:歌頌唐堯的無為而治。
簪組:冠簪和冠帶。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組,系帽的帶子。隱簪組:指有隱士風(fēng)度。
扃(jiōng)戶:閉戶。
宰:此處用作動詞,任縣令。
垂陰:樹木枝葉覆蓋形成陰影。
冶容:女子修飾得很妖媚。
繰(sāo)絲:煮繭抽絲。李白《荊州歌》:“荊州麥?zhǔn)炖O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道帙(zhì):道書的書衣,此指道書。
蒲鞭”二句:《后漢書·劉寬傳》說,劉寬為太士時(shí),對人寬厚仁恕,人有過失,“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來做象征性的懲罰。撲抶(chì):鞭打。
上皇:即羲皇,伏羲。
白玉壺冰:喻品德冰清玉潔。姚崇《冰壺賦》: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不忘乎。
趙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區(qū)。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韻,為一層詩意,共五層詩意。聲韻隨情而變。平仄互換。詩中描繪清漳政通民和,風(fēng)俗淳古,禮樂之鄉(xiāng),歌頌賢吏李聿。全唐詩有李聿小傳,曾作清漳令,后為尚書郎。從全詩中反映了李白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繪出理想的社會藍(lán)圖。充滿著自信和豪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shí)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