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牛娃?成績名列前茅?有突出才藝?事實上,如今的牛娃不僅僅是某個方面突出優秀的孩子,更多的是能夠在綜合素質上展現不凡的能力。對于很多家長而言,總覺得牛娃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只要能夠不斷挑戰自我、不斷超越自己的孩子就是“牛娃”。5月29日,首屆中學生學習力論壇將在上海云峰劇場舉行,由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上海第一教育、上海市新斅壇課程研究中心主辦,牛課學習中心承辦,屆時“中國好舌頭”華少將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以及對話上海小牛娃,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以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上海的這些各有特色小牛娃們也將與浙江衛視一哥華少同臺探討“學習力”,那他們將問華少哪些問題呢?華少如何練就“舌尖上的功夫”?華少的成長道路……通往成功的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呢?華少出生于杭州的一個普通人家,語言天賦頗高的他走上了主持的道路,從廣播臺當主持人開始、到走上電視熒幕,如今的華少也是制片人。即使在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知名主持人后,華少始終在不斷挑戰自己、不斷轉型、不斷提升自己。華少也將在學習力論壇上首談教育觀點,作為一個“80后”爸爸,他又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兒子?他的成功道路又是否值得家長借鑒呢? 聚焦孩子的學習力,實際上就是探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牛課學校校長楊運動看來,喜歡上學習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基石,而興趣就是學習力中最充沛、最快樂、最輕松、最美好、最活躍的質量。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就會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目標專一、不知疲倦地執著追求。因此,家長應該讓學生多嘗試,多發現自己的興趣,然后鼓勵孩子多鉆研。上海市長青學校初三葛曉龍是個幽默和帶有少許內向的男孩,喜歡嘗試和探索新的東西,尤其對計算機非常感興趣。葛曉龍說:“我從5年級開始就加入機器人興趣小組,這觸動了我學習的熱情,我喜歡把各種指令和任務編成程序,讓機器人來執行。”在父母的支持、學校老師的鼓勵下,葛曉龍陸續地獲得了全國和上海市的科技創新方面的各種獎項。在學校里,葛曉龍在物理和英語方面成績較為突出,為此物理老師時常會跟他一起探索一些課外的物理知識,霍金等物理學家的著作、甚至不少科幻小說如《三體》都是他的心頭好。此外,葛曉龍喜歡運動,每周都要游泳和打乒乓、還和小伙伴一起參加自行車比賽。“學習生活固然緊張有序,我喜歡吹吹薩克斯來放松自己。”被同學稱作“多面手”的葛曉龍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在各個舞臺上展示自己讓他變得更加自信了。 每一個牛娃成長記都大相徑庭,這對每一個家庭而言,既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需要其擁有其獨自的培養方式。上海市民辦揚波中學初三的黃琪雯認為自己是個“平凡又不平凡”的女孩,小學二年級的她隨父母來到上海讀書,當時的她非常自卑害羞,但她求學道路上所遇到的老師始終鼓勵她要相信自己,于是文靜內斂的她選擇加入了排球隊,運動訓練不僅讓她擁有了優秀的排球技能和身體素質之外,也讓她學會了在賽場上放平心態、欣賞對手。進入初中后,黃琪雯成功競選了大隊長,這個陽光女孩在學習上也始終保持名列前茅。從“平凡”到“不平凡”有時缺乏的只是自信和勇氣,上海牛課學校校長楊運動認為,學習力是與成長相伴而生的,如果從一個維度來衡量一個人的成長度的話,人的成長經歷了“模仿”“效法”和“創造”三個看似粗獷實則漸次的過程,這也是一個人學習力成長的正態軌跡。“模仿”是對周圍世界的初期感知,這個階段的關鍵詞是“積累”,對應的差不多是嬰幼兒階段;“效法”是對事物規律和本質的逐步探知,落腳在學習上,學習力的身影就逐漸清晰起來,我認為對應期從小學就已經開始了,而初中學段是最重要的階段,并延續至人的一生;而“創造”則是學習力達到一定程度后而產生的能力拓張結果。 據了解,上海學習力論壇將攜手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將其打造成為一個系列論壇,共同助力家長和孩子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