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黨和政府對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學習力高度重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黨和政府對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學習力高度重視,在《教育規劃綱要》文本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教育規劃綱要》文本中,與學習型社會建設密切相關的用詞“繼續教育” 或“繼續學習” 和“終身教育” 或“終身學習” 頻繁出現,分別有27次和12次之多。 二是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在農耕時代,讀幾年書可能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讀十幾年書可能可以用一輩子;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折舊率” 越來越高,“淘汰速度” 越來越快,“保鮮期” 越來越短。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任何一個人一次性從學校拿到畢業證書,已遠遠不能適應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須終身學習,從為獲取某種任職資格而學習轉變為終身學習。教師也同樣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三是信息時代促使教師的角色已在發生變化。過去的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就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了。學生可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掌握信息。老師只是其中一種渠道。老師如果不進一步學習,就會落后于學生。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因此廣大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對專業知識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不斷調整、改造自己的知識結構,促使自己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要適應今后教學的需要,文科教師要學習理科知識,理科教師也要學習文科知識,特別是要努力學習外語和電腦。中小學的非語言課如果用英語或其他外語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還必須學會從網上獲取資料,學會自制課件。這樣才能使教師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教師如能寫一手好字、做一手好文章,琴棋書畫都懂一點,才更能使學生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