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是文章的形式,有的人認為,文章只要內容好,形式是無關緊要的。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認識。誠然,對于文章好壞來說,內容是根本的;但是,文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的水平、修養、習慣。而且,文面給予人的是第一眼的印象,這第一眼的印象對于評價一篇文章也會有相當的影響。所以,修改文章,應該包括文面的修改。具體說來,就是要注意行款格式、文字書寫、標點符號、修改標記,在這幾個方面都要講究規范、清晰、美觀。 在寫作上,文章的修改、評改,也可以說是一門大學問,不少作家在這一方面都有論述。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指出:“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人妙耳。”白居易是唐朝大詩人,他對于自己的每一首詩都下了反復推敲的功夫。清朝的袁枚看到白居易留下的詩作遺稿,說是“涂改甚多,竟有終篇不留一字者”(《隨園詩話》)。對于白居易這樣下功夫修改,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了自己的見解: 《漫齋語錄》曰:“詩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淡。”余愛其言,每作一詩,往往改至三五日,或過時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越獨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領解。 當代語言大師魯迅、老舍、葉圣陶等,無一不是十分重視文章修改的。“文字頻改功夫自出”,關于這點,只要我們重視修改自己的文章,一定會愈來愈有體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