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是都市人熱捧的一種飲料,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不僅味美價廉,而且有益于健康,然而很多人習慣于早上空腹喝豆漿,這樣好嗎?為了大家的健康生活,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下面就來說說為什么不能空腹喝豆漿。![]() 為什么不能空腹喝豆漿? 不少人之所以習慣早晨空腹喝豆漿,他們認為,早上腸道清空,豆漿的營養成分才能更好的吸收。那么,這樣的說法成不成立呢? 從營養角度講,豆漿是蛋白質含量很豐富的飲料,但是它只有在攝入足量淀粉食品后才能不被作為熱量來消耗,而真正發揮構造新組織,修補舊組織的作用。 如果空腹飲服豆漿,它只能代替淀粉作為熱量消耗掉,這樣不僅使蛋白質被浪費,又使體內營養失去平衡,從而加重消化、泌尿系統的負擔。因此極不經濟。 所以,喝豆漿的正確方法是與含碳水化合物、淀粉多的食品一起吃,比如:餅干、饅頭、面包等,或者是等到飯后一段時間喝都能發揮豆漿的作用,從而與胃液發生比較充分的酶解作用,利于消化、平衡飲食,從而有助于身體健康。 注:這里說的不能空腹喝豆漿指的是長期的習慣,并非一定不能空腹喝,希望大家能將兩者弄明白,避免產生歧義。 ![]() 哪些人不適合喝豆漿? 1、消化不良、嗝氣和腎功能不好的人,盡量少喝豆漿,豆漿性質偏寒,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 2、有痛風癥狀、乏力、體虛、精神疲倦的人不宜喝豆漿。 3、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不能喝。豆漿一定不要與紅霉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為二者會發生化學反應,喝豆漿與服用抗生素的間隔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以上。 4、缺鋅的人不宜常喝。常喝豆漿注意補鋅,豆類中含有抑制劑、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不宜于人體的物質。長期食用豆漿的人不要忘記補充微量元素鋅。 ![]() 豆漿是誰發明的? 豆漿起源于中國,相傳是19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煉丹時,偶爾將石膏點入豆漿之中,經化學變化成了豆腐,豆腐從此問世,這在諸多典籍中均有記載。 ![]() 豆漿怎么熬不糊鍋? 煮豆漿糊鍋是因為豆漿中的大豆蛋白附著在鍋底上造成的,在煮豆漿之前先在鍋里加一點水,然后再放豆漿在鍋里煮,這樣煮出的豆漿就不會糊鍋,而且還好清洗,主要是因為清水的密度可以使豆漿浮在水面上,豆漿不接觸鍋底自然就不容易糊鍋了! 此外,也可以通過不停的攪拌,使大豆蛋白無法沉積在鍋底,這樣也能達到煮不糊鍋的目的。 ![]() 豆漿打出來很多泡沫怎么辦? 大豆等許多豆科植物中含有“皀素”,易起泡。自制豆漿快煮開時有大量泡沫,這是黃豆中含有皂甙的原因,該成份有毒,會引起中毒,但不耐熱,只要用小火繼續煮沸幾分鐘,泡沫就會消失。等到泡沫消失才可以安全飲用,此時皂甙已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