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詩經·周頌《小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毖》原文
《小毖》
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詩經·周頌 《小毖》的出處 《小毖》出自:《周頌·小毖》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周成王自我規誡、自我戒勉的作品。 《小毖》譯文 我必須深刻吸取教訓,作為免除后患的信條: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煩惱;如今才相信小小鷦鷯,轉眼便化為兇惡大鳥;國家多難已不堪重負,我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小毖》的注釋
予:成王自稱。其:語助詞。懲:警戒。
毖:謹慎。前兩句的標點,有人在“而”后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于‘而’字斷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詩后箋》以為《唐石經》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說“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
螫(shì):毒蟲或毒蛇咬刺。
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鷦鷯,一種極小的鳥。
拚飛:鳥飛動貌。拚:同“翻”,翻飛。此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后來羽毛豐滿,勾結管叔蔡叔起來叛亂。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一章,一共八句。此詩以小桃蟲會變成大鳥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以喻管蔡之亂、武庚之禍由小變大,悔恨之情溢于言表。詩中比喻比較含蓄生動。后世常用的“懲前毖后”的成語,即出于此詩。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上陽白發人》”的原文翻譯 3、“陸機《門有車馬客行》”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菩薩蠻·湘東驛》”的原文翻譯 5、“陳亮《南鄉子·風雨滿蘋洲》”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