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曹操《薤露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薤露行》原文
《薤露行》
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行》譯文 漢朝自建國到現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進)真是徒有其表。猴子雖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圖謀大事,做事又猶豫不決,致使君王(少帝)被劫。白虹貫日是上天給人間的兇兆,這應驗在君王身上,而(何進)自己也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亂臣賊子(董卓)乘著混亂之際操持國家大權,殺害君主,焚燒東京洛陽。漢朝四百年的帝業由此傾覆,帝王的宗廟也在烈火中焚毀。(獻帝)被迫著西遷至長安,一路上遷徙的百姓哭聲不止。我瞻望著洛陽城內的慘狀,就像當年微子面對著殷墟而悲傷不已。 《薤露行》的注釋
薤(xiè)露行:樂府曲調名,屬《相和歌·相和曲》,此與《蒿里行》都原是送葬的挽歌,作者用舊調寫時事。薤,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細長葉,紫色花,鱗莖長在地下,可以食用,也稱作藠(jiào)頭。
廿(niàn)二世:二十二世,指東漢靈帝,他是漢朝第二十二代皇帝。
所任:所任用的人。這里指靈帝時大將軍何進,他是靈帝何皇后之兄。
沐猴:獼猴,這里是比喻何進。冠(guàn)帶:作動詞用,戴著帽子系著帶子。《史記·項羽本紀》里有人曾罵項羽是“沐猴而冠”。沐猴而冠帶,這里是用來諷刺何進,枉披人皮而沒有實際本事。
知:同“智”,智慧,智謀。
謀強:意謂謀劃干大事。何進曾策劃誅殺把持朝政的宦官張讓等,結果因猶豫遲疑而失敗。
斷:決斷。
狩:打獵,后借指天子出巡,這里諱稱皇帝外逃避禍。
執:捕捉,這里是劫持、挾持的意思。
白虹:白色的虹霓。貫日:穿過太陽。古人迷信,認為白虹貫日是天子命絕、大臣為禍的征兆。據《后漢書·獻帝紀》描述,初平二年(191)二月,白虹貫日,這年正月,董卓毒死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劉辯。
己:指何進。
賊臣:指董卓。
國柄:指朝政大權。
殺主:指董卓殺少帝劉辯。
宇京:京城,這里指東漢京城洛陽。
宗廟:這里指東漢帝王的祖廟,象征著政權。
燔(fán)喪:燒毀。
播越:顛沛流離。這句指董卓挾持獻帝西遷長安。
且(cú):通“徂”,往,到。
微子:殷紂王的兄長。詩人在此自比微子,以表達自己對洛陽的殘破亦有無限感慨和哀傷。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的原文翻譯 2、“劉禹錫《和樂天春詞》”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 4、“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的原文翻譯 5、“楊萬里《夏日絕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