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漢卿《大德歌·夏》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德歌·夏》原文
《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綠楊堪系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帶石榴花。關漢卿 《大德歌·夏》譯文 我那俏冤家,遠在天涯,你怎么在外邊貪戀新歡,怎么偏偏只有外邊才能留得住你?懶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對著清風想念他。細長的眉毛淡了教誰來描畫?臉瘦得不像樣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大德歌·夏》的注釋
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雙調,共七句七韻。
俏冤家:此指在外遠游的愛人。
“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綠楊樹能夠拴住你的馬?此系怨詞,恨愛人久離不歸。
數:每每。
蛾眉:彎而長的眉毛。
瘦巖巖:瘦骨嶙峋貌。帶:即“戴”。
簡短詩意賞析 這支小令寫少婦對遠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寫得大膽潑辣。開頭一句“俏冤家”,傳神至極。“冤家”本是婦女對情人的昵稱,已經夠可愛了,又冠以一個“俏”字,更令人迷戀??扇缃袼麉s遠走天涯,一去不歸,不能不叫人懷疑。“偏那里綠楊堪系馬”,更明顯地由懷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緒。“偏”在這里用作副詞,表示發生的事,與所期待的恰好相反。一個“偏”字,把少婦愛極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盡致。此句一語雙關,既點明夏日的時令,又比喻滯留異鄉、拈花惹草的負心郎。曲子前三句,把愛與恨交織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綠楊”,骨子里卻怨恨愛人不知早歸,不珍惜愛情。 作者簡介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7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圣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的原文翻譯 2、“劉禹錫《和樂天春詞》”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 4、“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的原文翻譯 5、“楊萬里《夏日絕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