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馮延巳(一說晏殊)《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原文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馮延巳(一說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雙飛 一作:驚飛)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譯文
碧綠的楊柳依偎著曲曲折折的欄桿,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是誰突然彈起鈿箏,驚醒那安棲的燕子,雙雙穿簾飛去。
然而幾天時間放眼望去盡是落絮紛紛,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清明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的注釋
偎:緊靠著。
黃金縷:形容嫩黃的柳條,如同絲絲金線一般。
鈿箏:用金翠寶石裝飾的箏。
玉柱:箏上定弦用的玉制碼子。
海燕:傳說燕子來自海上,故稱“海燕”。雙飛,一作“晾飛”。以上兩句是寫有人彈起箏來,雙燕由簾內驚起飛走。
游絲:指在空中飛揚的蟲絲。落絮:指飄落的柳絮。
一霎:一陣子。唐孟郊《春后雨》詩:“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覺來:醒來。鶯亂語,一作“慵不語”。
簡短詩意賞析 整首詞詩人由寫景始,由寫人終。寫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變化,在變化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人先寫人物的行動,把細箏移玉柱,但穿簾雙燕卻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成為全詞感情轉折的基點。再寫人物的心理,“驚殘好夢無尋處”,直接抒發主人公內心的傷感。整首詞寫景與寫人相互交融,通過穿簾的雙燕,亂語的“黃鶯”、“游絲”、“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動步步呈現,達到了情與景的高度統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稱“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詞在藝術風格上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