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柳永《西平樂·盡日憑高目》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原文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
柳永
盡日憑高目,脈脈春情緒。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煙光淡蕩,妝點平蕪遠樹。黯凝佇。臺榭好、鶯燕語。
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雅稱嬉游去。奈阻隔、尋芳伴侶。秦樓鳳吹,楚館云約,空悵望、在何處。寂寞韶華暗度。可堪向晚,村落聲聲杜宇。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譯文
盡日憑高望遠,只能默默地用眼神來觀賞春光的情緒。漸漸接近清明時節的美好景致。 正是還有輕微寒意和剛剛開始暖和的時候。天氣才微微晴朗卻立即又開始下起雨來。春天的水汽和風光柔和恬靜,裝點著平曠原野上的樹枝。黯然傷神地凝視、佇立。高臺上的建筑有黃鶯在低聲細語。
正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多少繁茂的紅花,嫩綠的葉子,吸引人們優雅地說“游春賞景去”。無奈與尋芳伴侶相阻隔。 曾在秦地的高樓上與弄玉吹奏宛如鳳凰鳴叫的簫聲。曾在楚地的旅館中與某位女性約會。徒然惆悵地遙望和自己約會的女性現在在什么地方。美好的年華只能默默度過。怎么能夠忍受對著傍晚。 村莊里一聲聲報告春殘的杜鵑叫。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的注釋
西平樂:詞牌名, 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小石調”。
憑高日:登高遠眺。
脈脈春情緒:此句既寫春天溫和之景,亦寫心情,之春情“脈脈”二字又可作脈脈相視解,則春色與我心相融為一,彼此相許。
輕寒乍暖:天氣剛轉暖,但仍有微寒之意。
淡蕩:輕輕飄蕩。
平蕪(wú):平曠的原野。
黯:黯然傷神。
雅稱:對人稱說。
“奈阻隔”句:本欲尋伴同游,無奈被山川阻隔,意為與情人天各一方。
秦樓:歌館妓院。下句“楚館”意同。鳳吹:彩鳳吹簫。
云約:朝云相約。彩鳳、朝云,皆當時妓女喜用名。
韶華:美好的年華。
可堪:哪堪,不堪。
杜宇:指杜鵑,傳說為望帝魂魄所化。杜宇為傳說中的古蜀國開國國王。公元前1057年,魚鳧王杜宇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號稱蜀。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杜宇退而隱居西山,傳說死后化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子鵑鳥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鵑鳥為杜鵑。一說因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作鵑鳥,后因稱杜鵑為“杜宇”。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寫登高遠望所見春日佳景。下片寫“尋芳伴侶”已經不在,昔日的歡會已不可得,流露出惆悵寂寞的情緒。結句的杜宇聲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是在作客異地。全詞語言韻味十足,同時也可以將詞人內心的惆悵與寂寞表達地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真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