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漢卿《大德歌·冬景》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德歌·冬景》原文
《大德歌·冬景》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關漢卿 《大德歌·冬景》譯文 大雪粉白光華,就像滿天飛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擁有四五戶人家的村莊。雪花密密層層的飄灑,值得人們描形寫畫。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樹林里晚歸的寒鴉悲啼不止。一條釣魚的小船正斜攬在枯黃蘆葦掩映的清江下。 《大德歌·冬景》的注釋
雙調:宮調名,為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雙調。句式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韻。
雪粉華:潔白的雪花。粉,白色。或謂“粉”疑當作“紛”,紛華,形容雪之大。華,光彩、光輝。
堪:值得。
圖畫:此處用為動詞,猶畫圖。
疏林:稀疏的樹林。噪:鳴叫。
黃蘆:枯黃的蘆葦。
掩映:半藏半露。
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實指。
斜纜:斜系著。
艖(chā):木筏,小船。
簡短詩意賞析 這支小令描繪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圖,勾畫了飽含著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向往安寧閑適穩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現了元朝文人儒士無限的歷世感嘆和興亡之感。全曲用字講究,境界開闊,層次分明,畫面清新淡雅,富于立體感,是描繪景物的好作品,從中可感觸戲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作者簡介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7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圣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吳文英《生查子·秋社》”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雨后秋涼》”的原文翻譯 3、“杜牧《秋霽寄遠》”的原文翻譯 4、“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清平樂·凄凄切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