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原文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納蘭性德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譯文
狂風席卷大地.冬天已過半。解下馬鞍暫且停駐,正值黃昏,群鴉亂飛。黃河已成片成片地結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絕。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跡。高高的城樓上,鼓角連天。明日即將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卻依然沒有盡頭。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的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為雙調,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驚飚(biāo):謂狂風。晉殷仲文《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驚飆拂野,林無靜柯。”
解鞍:其意為解鞍下馬,表示停下來。昏鴉:即烏鴉。此指黃昏之時烏鴉亂飛.。
冰合句:謂大河已為冰封,河水不再流動。李賀《北中寒》詩:“黃河冰合魚龍死。”
燒痕:野火的痕跡。宋蘇軾《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鼓角句:鼓和號角,是古代軍隊使用的一種用來發號施令的鼓和號角。白居易《祭杜宵興》詩:“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冠。”
長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沒有盡頭。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闌:殘盡。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勾畫出一幅白日深冬歸程圖,有種“長河落日圓”的雄闊壯麗。下片歸程圖縱橫延伸。全詞寫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壯闊處又別有一番風度。語句含悲,語調凄楚,字里行間縈繞著百轉柔情,訴盡了詞人真實的內心感受。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吳文英《生查子·秋社》”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雨后秋涼》”的原文翻譯 3、“杜牧《秋霽寄遠》”的原文翻譯 4、“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清平樂·凄凄切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