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士禎《秋柳四首·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柳四首·其二》原文
《秋柳四首·其二》
王士禎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 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 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秋柳四首·其二》譯文
秋天涼涼的露水快要結成白霜,萬千柳條正隨風飄拂于池塘的岸邊水上。
水中的荷葉好似婦人所用的妝鏡,那水邊的黃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舊,再不見穿著華美衣衫的貴家少年穿梭往來。
倘若有幸經過洛陽這讓人羨慕的風景地,定會滿懷感情的踏訪永豐坊。
《秋柳四首·其二》的注釋
江干:水邊.
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簡稱。
隋堤: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楊柳,后人謂之隋堤。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詠白海棠》”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慶清朝·禁幄低張》”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臘前月季》”的原文翻譯 4、“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原文翻譯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