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原文
《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
吳文英
秋入燈花,夜深檐影琵琶語。越娥青鏡洗紅埃,山斗秦眉嫵。相間金茸翠畝。認城陰、春耕舊處。晚舂相應,新稻炊香,疏煙林莽。
清磬風前,海沈宿裊芙蓉炷。阿香秋夢起嬌啼,玉女傳幽素。人駕梅槎未渡。試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別調,留取蓬萊,霎時云住。
《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譯文
秋夜中室內燈影幢幢,室外檐水滴答,恰如琵琶單調的咚咚哀鳴聲。如今越地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滿滿的,像一面面鏡子般任由姑娘們挑選,去照影梳洗紅妝。山色沾雨,青黛如洗,這景致也可與少女彎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田野上黃綠相間,正當秋收時節,遙望城郊的西北面,是春天時我曾經去游玩過的一處景點。臨近黃昏,搗米聲此起彼伏,炊煙裊裊穿林縹緲,到處都散發出一陣陣新米煮成的米飯香味。
從清風中傳來了一陣祈禱雨止的磬鼓聲,祈雨止的荷花燈也在雨中的積水處滋滋地燃燒著。秋雨綿綿不止,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車的阿香姑娘,秋夜從夢中驚醒而啼哭不止的緣故吧?而華山女神卻因為霖雨不止,也在為人世間犯愁呢。因為她的夫君還在人間遠游,受霖雨之阻,不能及時返回。在梧桐落葉,秋盡冬將至之時,只好無聊地把為他精心準備的宴食拿來獨自享用。什么時候能夠去紹興的蓬萊閣中歡唱起江南水鄉的《采菱》古曲,慶賀秋雨停止呢?
《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的注釋
燭影搖紅:詞牌名。雙調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韻。
越:指紹興。
霖雨:連綿的大雨。
琵琶語:形容雨灑檐溜聲,化用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詩句。
越娥:越女。青鏡:鏡湖。
秦眉:秦望山。
金茸:指黃熟的莊稼。
舂(chōng):用杵自搗去谷殼。
磬(qìng):用玉、石、金屬制成的敲打樂器。
海沈(chén):沉香。沈,即“沉”。
芙蓉炷:指香煙繚繞如芙蓉花。
阿香:推雷車的神女。
嬌啼:指雷聲如阿香哭泣聲。阿香推雷車而行雨的故事見《搜神后記》。
玉女:仙女,亦指阿香。
幽素:心中幽情。
梅:一作“海”。
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蓬萊:傳說中的仙島。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先描繪了一幅越地秋雨圖,再寫人們祈禱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話傳說,表現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筆墨描繪了久雨晴后的農村豐收歡樂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蓮的美景作結。全詞首尾呼應,虛實并到,用詞避俗拈生,給人以新鮮感,將農村生活圖景展現得有聲有色。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詠白海棠》”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慶清朝·禁幄低張》”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臘前月季》”的原文翻譯 4、“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原文翻譯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