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左思《雜詩·秋風何冽冽》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雜詩·秋風何冽冽》原文
《雜詩·秋風何冽冽》
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雜詩·秋風何冽冽》譯文
秋風是那么的凜冽,白露凝結成了晨霜。
原本柔軟的枝條日夜生長得越來越堅勁,翠綠的葉子經霜而漸黃。
明月從云際露出,流泄下皎潔的月光。
打開軒窗面對前庭,早晨飛翔的大雁嗷嗷叫喚。
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只能孤獨的守在空堂。
少年時期不能長存,倏忽之間已經衰老,時常激憤感嘆。
《雜詩·秋風何冽冽》的注釋
冽冽(liè):寒冷的樣子。
露為朝霜:露凝結為霜。
柔條:柔弱的枝條。
旦夕勁:日夜生長得越來越堅勁。
日夜黃:葉經霜而漸黃。
云崖:云際。
皦皦(jiǎo):白凈的樣子。
流素光:月光。
披軒:開窗。
嗷嗷:眾鳥叫聲。
高志:高尚的志向。
局四海:四海雖大仍感到局促。
塊然:孤獨的樣子。
壯齒:少年。《六臣注文選》:呂向注:“壯齒,謂少年也。言少年顏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為嘆。”不恒居:不常駐。
歲暮:即暮年。
慨慷:感傷之意。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于冷落處境中的心境寫照。此詩前四句描寫秋景,以時令物候變化,表現時光流逝,寄寓對人生的感嘆;中間四句由泛寫秋景而轉入寫詩人所處的特定生活環境,表現詩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最后四句直接抒發了內心的感慨。此詩語言質樸,凝練含蓄;造語遒勁有力。 作者簡介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詠白海棠》”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慶清朝·禁幄低張》”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臘前月季》”的原文翻譯 4、“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原文翻譯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