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紫萸香慢·送雁》原文
《紫萸香慢·送雁》
恨沙蓬,偏隨人轉,更憐霧柳難青。問征鴻南向,幾時暖返龍庭。正有無邊煙雪,與鮮飚千里,送度長城。向并門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攜李卿。秋聲,宿定還驚。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斷續,終夜傷情??缪蛐籂幧洌ツ艿?,白蘋汀。盡長天遍排人字,逆風飛去,毛羽隨處飄零,書寄未成。屈大均 《紫萸香慢·送雁》譯文
可恨那飄轉的沙蓬,偏偏要隨人遷徙,更讓人傷心的是,那煙霧中的老柳不再返青。試問南飛的大雁,什么時候才能返回北地龍庭?只見那漫無邊際的輕煙和白雪,被北方的大風吹送到千里之外,來到了長城腳下。大雁啊,當你飛經并門的時候,能否暫時駐足停留?你看:那頭發斑白的牧羊人,正在北海邊上與李陵執手惜別!
秋風浩蕩的日子里,大雁在南返途中雖然暫時棲宿,卻不時會因它而驚悸不定。這種令人傷感的歲月,但見月色迷蒙,哀笳四起,搗衣的砧聲一片,聽來讓人實在是傷心不已,徹夜難眠。更可恨有那牧羊的胡兒,競相把弓矢向雁兒射去。雁兒啊,又怎么可能回到南方鋪滿白蘋的沙洲?你看,那長天盡處有雁形如人字,逆風而飛,艱難行進,只見羽毛隨風飄零,卻不能把蘇武的書信帶回南方。
《紫萸香慢·送雁》的注釋
龍庭:匈奴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逗鬂h書·竇憲傳》有“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李賢注:“匈奴五月大會龍庭,祭其先、天地、鬼神。”冒頓,漢時一匈奴單于名。區落,部落也。
鮮飚(biāo):清風。
蘇武牧羝(dī):《漢書·蘇武傳》載蘇武使匈奴,單于迫降,武不從。“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羝弗乳,以絕武返漢之望。“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欲勸之降,武弗從。“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羝,公羊。
砧:搗衣石。
汀:水中或水邊之平地。
作者簡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