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塞下曲六首》原文
《塞下曲六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塞下曲六首》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
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拂曉時分隨著號令之聲作戰,晚上枕著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懸掛的寶劍,為君王過關斬將,打敗敵人。
我軍向北方荒遠地帶進軍,因為那里的游牧民族經常南下侵擾。
橫曳戈矛前往戰場,身經百戰,只是因為受皇恩眷顧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團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曠野。
什么時候才能打敗敵人,然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飛快地奔出了渭橋。
我們全副武裝離開京城開赴邊疆,奉命前去擊破前來侵擾的匈奴。
敵人的隊伍被瓦解,邊境的危機被解除,敵軍的營寨已空無一人,戰爭的氣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駿馬,多沙的邊塞,細碎的石粒,這一切都是因你而夢魂牽繞的。
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遠遠地思念戍守邊疆的你。
秋天螢火蟲滿紗窗地亂飛亂撞,月光照在我的閨房前久不離去。
梧桐葉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心感蕭條。
常常獨自吟唱著《獨不見》,雖然流下了許多傷心的淚水,可是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匈奴為掠奪秋季豐收的糧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軍隊抗擊。
將軍受命出兵,戰士們行軍到塞外,在龍沙一帶暫時安營扎寨。
邊塞的月光伴著弓影,胡地的雪霜拂過劍鋒。
戰士們還遠沒有進入玉門關,少婦們不要長聲感嘆。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連綿直到甘泉宮,照亮了甘泉宮上空的云層。
漢武帝握劍拍案而起,回頭召來李廣將軍。
戰斗的氣氛彌漫著天空,震天的鼓聲,連山坡底下都可清晰聽聞。
橫行戰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在將士們的奮勇拼殺下,一仗就消滅了敵人。
《塞下曲六首》的注釋
天山:指祁連山。
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天兵:指漢朝軍隊。
銜恩:受恩。甚:多。
海:瀚海,大沙漠。隴頭:田野。
高枕:高枕無憂。
鳴鞭:馬鞭揮動時發出聲響。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
天驕:指匈奴。
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爭的氣氛。
麟閣:即麒麟閣。
霍嫖姚:即霍去病。
云砂:細碎的石粒,指邊塞風光。
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獨不見:《獨不見》是樂府古題,吟誦的是思而不得見的落寞愁緒。
虎竹:兵符。龍沙:即白龍堆,指塞外沙漠地帶。
劍花:劍刃表面的冰裂紋。
殊:遠。嗟:感嘆。
甘泉:甘泉山,秦時在山上造甘泉宮,漢武帝擴建。
合:滿。隴底:山坡下。
負:憑借。妖氛:指敵人。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六首詩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其主題是要求平定邊患。全組詩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描繪了守邊將士在沙場上征戰的艱苦生活,歌頌了他們忠心報國的英勇精神。詩中有對戰斗場景的描述,也有對閨中柔情的抒寫,內容豐富,意境渾成,格調昂揚,豪氣充溢,表現了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