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原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
杜甫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譯文
南使的統轄之地適宜牧養良馬,牧養的數量總在萬匹以上。
然而鄴城一仗那成群的駿馬與陣同沒,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長。
聽說此處的駿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它悲鳴著渴望去戰斗,向蒼天挺起堅強的脊梁。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的注釋
南使:唐代掌管隴右養牧馬匹工作的官職名。南使的轄區在秦州北部。
龍種:指駿馬。古傳駿馬為龍所生。《開山圖》云: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
驌(sù)驦(shuāng):駿馬名。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