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謁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謁山》原文
《謁山》
李商隱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謁山》譯文
自古以來,就沒有能系住太陽的長繩,逝水東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悵恨不勝。
正想向仙人麻姑買下滄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謁山》的注釋
謁山:拜謁名山。謁:拜見,朝見的意思。
系日乏長繩:用傅休奕《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句意,說明時光難以留駐。
水去:含有兩個意思:一、與“云回”一樣是所見景象,含有“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的意思;二、指時間的消逝。恨不勝:悵恨不盡。勝,盡。
麻姑: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
一杯春露:指滄海之水(也就是滄海里所匯聚的時間)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揭示了歲月難再、世事無常這一宇宙、人生和社會現象,表現了詩人對歲月無情流逝的無奈,也隱含著對自己懷才不遇、抱負難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嘆。全詩風格奇幻瑰麗,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