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陵驛二首》原文
《金陵驛二首》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金陵驛二首》譯文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啊?
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
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
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
江山淪喪在于沒有宏偉的謀劃,連德祐皇帝也向異族下拜稱臣,就像從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亡國之君,即使杜鵑啼到嘴角流血也是無家可歸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風吹得我心情不佳,夢中醒來,寒月照著孤寂的人。
在歷史長河中,暫時的成敗不算什么,最值得關注的是讓人稱道自己是一個大丈夫。
《金陵驛二首》的注釋
金陵:今江蘇南京。驛:古代官辦的交通站,供傳遞公文的人和來往官吏休憩的地方。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由廣州押往元大都路過金陵。
草合:草已長滿。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離宮。
舊家燕子: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意。
別卻:離開。
啼鵑帶血:用蜀王死后化為杜鵑鳥啼鵑帶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國,只有魂魄歸來。
金甌:金屬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堅固。
袞衣:袞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繡龍的禮服。
惡:病,情緒不佳。
簡短詩意賞析 第一首從景物寫起,運用象征和對比的手法,抒寫詩人的亡國之痛和殉國之志;第二首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并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詩巧妙化用前人成語舊句,描寫婉曲,風格悲壯,用典貼切,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