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楊炎正《水調歌頭·登多景樓》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原文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楊炎正
寒眼亂空闊,客意不勝秋。強呼斗酒,發興特上最高樓。舒卷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風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蓱z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都把平生意氣,只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譯文
深秋季節,江面空闊,一陣寒風吹來,眼睛被吹得發澀,頓感寒意,讓我這個他鄉之客不勝秋意悲涼。為了驅散這些憂愁,我呼酒登樓,登上了多景樓的最高處。倚欄四望,江山壯麗如畫,巧奪天工。長江波濤洶涌,那下面的魚龍應當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嘯著吧,而我卻沒有賦詩吟愁這樣的閑情逸致。江上的寒風霜露總是善于欺負客居之人,將它們的寒氣吹入我的衣裘中,讓我頓感寒冷。
寒意讓我頓時清醒,滿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著神州大地徒然興嘆悲鳴。我一直胸懷報國壯志,卻報國無門,空自白了鬢間須發。平生空有一腔意氣,現在卻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為,一展襟懷?只有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鷗能夠了解我的心意,就讓它們陪我度此殘生吧。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的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闋九句四平韻、下闋十句四平韻。
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北臨長江,登之可以極目望遠。
寒眼:眼睛被江上冷風吹得發澀,感到寒意。
不勝秋:禁不住秋天的愁苦。
發興:引發興致。
舒:伸展。
卷:卷起。
巧:善于。
然:助詞,表狀態。
歲晚:晚年,暮年。
若為:怎樣。
分付:交付。
簡短詩意賞析 詞的上闋寫景,敘述登上高樓后飲酒賦詩,縱目遠眺,眼前展現出一幅空曠遼闊的秋日江山圖。下闋抒情,描寫北望中原,感慨神州沉陸,自己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表達了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作者簡介 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鏜,為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