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岑參《銀山磧西館》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銀山磧西館》原文
《銀山磧西館》
岑參 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 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銀山磧西館》譯文
銀山磧口狂風好似利箭,鐵門關西明月有如白練。
雙雙愁淚沾濕戰馬皮毛,颯颯風沙撲打行人臉面。
男兒三十未能建功立業,怎能終日死守筆墨紙硯!
《銀山磧西館》的注釋
銀山磧(qì)西館:銀山磧又稱銀山,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南,其西有呂光館。磧,沙地。
銀山磧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
鐵門關: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練:白色的熟絹。
颯颯(sà):象聲詞,風聲。胡沙:胡地的風沙。迸(bèng):撲打。
守筆硯:里指與武功相對的文墨之事。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所要著重表現的是詩人在艱苦的戎馬生活中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全詩前四句寫異地風物和詩人愁緒,全從外部形象著手,而后兩句則直抒內心,筆法先抑后揚,以慷溉激昂情調結束全詩。全詩風格俊爽豪邁,粗筆揮灑,語言樸素自然,似脫口而出。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