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原文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
納蘭性德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譯文
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處奔走,宛如幻夢。現在你終于可以高臥在金山之上,看大江東去,伴鳥啼花落,任憑夕陽西下而無所牽掛。離別的酒已經倒滿酒杯,道一聲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鄉。在煙波浩渺的漫漫長路上,在午夜夢回,只有孤帆殘月相伴之時,你是否會回頭北望,思念遠方知己的朋友?
可曾想起那夜我們緊閉柴門,在燈前說著知心的話語直到深夜。人生就是這樣,別離的時候多,相聚的時日少。還不如我們從來就沒有相遇。黃昏之時,“我”孤獨一人,對著西軒而寂寞憂愁,昏暗的薜荔墻上的葉子在風雨中飄搖晃動,更有頻繁的戰事,使“我”心中更加凄涼。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的注釋
水龍吟:《水龍吟》調名源自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說取自李賀“雌龍怨吟寒水光”,又稱《龍吟曲》《小樓連苑》《鼓笛慢》《莊椿歲》《豐年瑞》《海天闊處》等。此調有多種體格,皆為雙調,這首詞便是其中之一體。上、下闋各十一句,共一百零二字。上闋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下闋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押仄聲韻。
再送:嚴繩孫南歸時,性德先作《送蓀友》詩相送,之后再作此詞,是為“再送”。
蓀友:嚴繩孫(1623-1702),字蓀友,自號勾吳嚴四,復一號藕蕩老人、藕蕩漁人。江蘇無錫人(一說昆山人)。清初詩人、文學家、畫家,與朱彝尊、姜宸英號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
臥:“高臥”之意,形容悠然歸隱的生活。
金山:山名,指江蘇鎮江西北之金山。這里代指蓀友之家鄉。
白波東逝:意謂光陰流逝。
白波:水流,李群玉《題金山寺石堂》:“白波四面照樓臺,日夜潮聲繞寺回。”此處白波喻指時光。
盈:滿。觴(shāng):古代酒器。
將息:珍重、保重。
半帆殘月:半帆:指小船;殘月:下半月的“娥眉月”,這里殘月表示傷感。
玉繩低:謂夜已深。玉繩: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短接[》卷五引《春秋緯·元命苞》:“玉衡北兩星為玉繩。”蘇軾《洞仙歌》:“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翦燈夜雨:翦(jiǎn):同“剪”。語出史達祖《綺羅香·詠春雨》“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雨”。
浮生:指人生。性德《送蓀友》有“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
軒:這里指有窗的長廊。
荔墻:即薜荔墻。荔:薜荔(又稱木蓮)之省稱。
金戈鐵馬:指戰爭,其時正值“三藩之亂”,嚴繩孫南還,距離戰區愈近。《舊五代史·李襲吉傳》李克用與朱溫書云:“豈謂運由奇特,謗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辛棄疾《永遇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納蘭填此詞時“三藩”剛剛平定,但收復臺灣、雅克薩,平定噶爾丹等戰事仍在進行中,故云。
簡短詩意賞析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是為繩孫南歸的贈別之作。詞的上闋寫的是詞人對與好友聚少離多的感嘆,并想象好友離開后的孤獨寂寞之狀。下闋是對二人昔日親密相處場景的回憶,再轉回眼下國家狼煙四起的局勢,將個人情感與報國之志結合在一起,超脫了納蘭詞固有的私人情感濫溢的現象,境界極高。全詞用詞精煉,卻意蘊深含。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