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譯文
燕趙一帶自古就稱說多有慷慨重義、悲壯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而不得志,懷抱著杰出的才能,心情憂郁地想去燕趙地區(謀職)。我料知他此去一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董生努力吧!
像你這樣不走運,即使一般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同情愛惜你的,更何況燕趙一帶豪杰之士的仰慕仁義是出自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過你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為你的這次前往而產生一些感想。請替我憑吊一下望諸君(樂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還有像過去的屠狗者一類的埋沒在草野的志士嗎?替我向他們致意說:“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當政,可以出來做官(為國家效力)了!”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注釋
燕、趙:借指的河北一帶。
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壯的歌聲抒發內心悲憤的人,多指有抱負而不得施展的人。
有司:這里是指禮部主管考試的官。
利器:銳利的武器,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適茲土:憂郁地到那個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趙地區謀職。適,到……去。茲,這。茲土,指燕趙之地,當時受地方割據勢力統治。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賞識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時:像你這樣不走運的人。
慕義強(qiǎng)仁者: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
矧(shěn):何況。
出乎其性:(仰慕正義)來自他們的本性。這句意思是,燕趙之士由于有這樣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風俗與化移易:風俗隨著教化而改變。與,跟隨。易,改變。
吾惡(wū)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風氣跟古時說得有什么不同呢?惡,怎么。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憑你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測驗、判斷。
望諸君:即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后因政治失意,離燕至趙,趙封他為望諸君。望諸,古澤名,在河南東北部,又稱“孟諸”。
屠狗者:凡指高漸離一類埋沒在草野的志士。高漸離,荊軻的朋友,他的職業是屠狗。荊軻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敗后被殺。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戰國時燕國有以屠狗為業的義士,這里泛指隱于市廛暫不得志的俠義之士。
謝:告訴。
出而仕:出來做官。
簡短詩意賞析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唐憲宗元和年間寫的一篇序文。對董少南懷才不遇深表同情,而又不贊成他投之藩鎮,所以序中隱含有規勸之意。該作品通過對于朋友考不取進士到河北去做官,作序相送。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