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上西平·送杜叔高》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西平·送杜叔高》原文
《上西平·送杜叔高》
辛棄疾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夜來風雨,春歸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能幾字、盡殷勤。江天日暮,何時重與細論文。綠楊陰里,聽陽關、門掩黃昏。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前半闋大筆濡染,寫二人相會的時令與政治背景。后半闋寫送別:“尊如海”以下四句,贊其氣豪與善詩。從詞中不難看出,辛棄疾與杜斿有著共同的愛國熱忱與激情。也使人感到,詞人知己難覓,而杜斿的詩酒風流,愛國熱情,令人不禁拍案激賞。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