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魏泰《荊門別張天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門別張天覺》原文
《荊門別張天覺》
魏泰 秋風十驛望臺星,想見冰壺照座清。 零雨已回公旦駕,挽須聊聽野王箏。 三朝元老公方壯,四海蒼生耳已傾。 白發故人來一別,卻歸林下看升平。 《荊門別張天覺》譯文
颯颯秋風中,我從襄陽行三百里去見商英,他為官清廉,品性高潔。
蒙屈的周公早已回京主持朝政,遭陷的謝安,桓伊已為他彈箏鳴不平。
三朝元老的商英,如今依然是胸懷雄心,全國的百姓都對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我這位白發老友趕到荊門為商英送行,然后隱退山林喜聽天下繁富平安的佳音。
《荊門別張天覺》的注釋
張天覺:張商英,字天覺。
十驛:十座驛站。古制每驛相距三十里。十驛三百里,意指自己從襄陽行三百里去見張天覺。
臺星:本指天上三臺六星,這里指執政大臣,即指張商英。
冰壺:比喻張商英為官清廉。
零雨:是《詩經·東山》里的詞語,據說這首詩是周公東征時所作。
公旦:周公旦,即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旦輔佐成王時,兄管叔鮮、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說周公旦有野心。于是,成王疏遠了周公旦。后來,成王弄清了事實真相,決定迎周公旦回來主持朝政。本詩作者借用這個典故,比喻張商英即將回朝受到重用。
挽須聊聽野王箏:這里足運用了《晉書》里的典故。東晉時名相謝安晚年被孝武帝猜忌。有一次,孝武帝召桓伊和謝安飲宴,桓伊彈箏時唱了曹植《怨詩》,意在為謝安辯誣。謝安非常感動,淚下沾襟,越席而挽桓伊之須,深致謝意。本詩作者意在以此比喻張商英將會受到皇帝信任。
三朝元老:足指張商英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
卻歸林下:指自己隱居林泉之下。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首聯寫“秋風”“十驛”等,形象地抒發了詩人情誼的殷切。頷聯用典,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企求。頸聯寫張商英個人的抱負和普天下萬眾的期望。尾聯寫詩人自身,寫臨別依依之意。這首詩運用典故,言簡意賅,辭近旨遠。 作者簡介 魏泰,襄州襄陽人,字道輔,號溪上丈人。曾布妻弟。為人無行,倚布勢為鄉里患苦。數舉進士不第,曾因忿爭而毆主考官,坐是不許取應。章惇為相,欲薦以官,不就。博極群書,有口辯,工文章,喜談論朝野間事。有《東軒筆錄》、《臨漢隱居詩話》、《臨漢隱居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