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日暮》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暮》原文
《日暮》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fēng)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日暮》譯文
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各自關(guān)上了柴門。
風(fēng)清月朗自是一個迷人的夜晚,可這優(yōu)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園。
泉水從石壁上潺潺流過,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頭發(fā)與明亮的燈光輝映,燈花何必濺著斑斕的火花報什么喜訊。
《日暮》的注釋
故園:故鄉(xiāng)。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
花燼:燈芯結(jié)花,民俗中有“預(yù)報喜兆”之意。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曲折婉轉(zhuǎn),含蓄蘊藉,耐人尋味。詩的開頭兩句展現(xiàn)山村的閑靜景象,作者凝望這景象,禁不住思緒萬千:皓月升起,晚風(fēng)清涼,月下的山村明麗如畫,無奈并非自己的故鄉(xiāng)。三、四句隱含著詩人無奈的愁緒和濃重的思鄉(xiāng)情懷。五、六句寫幽深的泉水和秋夜的露珠,流露出一種遲暮之感。燈花報喜,不覺歡欣,反而倍覺煩惱,最后兩句滿含辛酸的眼淚。這首詩,作者沒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懷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怨,但讀來卻更覺凄楚悲涼,其含蓄之美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