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點絳唇·一種蛾眉》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絳唇·一種蛾眉》原文
《點絳唇·一種蛾眉》
納蘭性德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點絳唇·一種蛾眉》譯文
同樣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就像那愁苦之時下垂的眉毛不如歡樂時上彎的眉毛好一樣。被滯留在北國的庾信年紀未老,為何過早地開始傷心呢?
白色墻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暉,竹影在窗欞間輕輕搖曳。相思的人獨守空閨,直到烏鴉聲起、清曉將至,月亮也落下來了,徒留一人對影憑吊。
《點絳唇·一種蛾眉》的注釋
一種:猶言一樣、同是。蛾眉:蠶蛾的觸須彎曲細長,故用以比喻女子的眉毛。此借指月亮。
下弦:指農歷每月二十三日前后的月亮。初弦:即上弦,指農歷每月初八前后的月亮,其時月如弓弦,故稱。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彎。
庾(yǔ)郎:即庾信,南北朝后周人,駢文寫得尤好,著有《傷心賦》,傷其女兒與外孫相繼而去時的悲傷。詞人二十三歲喪妻,故以庾信自況。
素壁:白色的墻壁、山壁、石壁。斜暉:指月光。
烏啼:烏鴉鳴叫。又下西樓:指月落。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先是采用了聯想和比喻兩種藝術手法,用“蛾眉”、“下弦”、“初弦”等形象隱喻所思之人的情貌,清新而婉曲地表達了詞人對所思之人的愛慕和憐惜。又自比古人,用庾信點出自己的哀痛和思念。而后以景語出之,化情思為景句,又含蘊要眇之至。結尾處又用“空房”、‘烏啼“、”又下西樓“等凄婉意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寂寥與幽怨。同時該詞的特點是短小而精致深長,言辭清淡而意蘊深遠,這表現為詞人所用的意象都是冷色調意象,帶出的意境清素而凄婉,渲染的氛圍凄清冷寂,處處點化出詞人的思鄉懷人之愁。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