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元好問《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原文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
元好問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譯文
荷葉荷花當數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蘭舟有如穿行于“紅妝翠蓋”之間,真是江山如畫,人更風流。
暢游的歡樂已成往事,而今與故人遠隔千里,只能共照一輪明月,遙寄相思,三年來浪費了許多的大好時光。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離愁”。橋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傳情,怎奈路途遙遠,何時才能將這離愁寄到東州呢?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的注釋
李輔之:李天翼,字輔之,固安(今屬河北省)人。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 濟源:今屬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東濟南市西北。明時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積土淤墊,湖面大為縮小。
紅妝翠蓋:指荷花荷葉。 木蘭舟:用木蘭樹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詞人到河朔三年。孤負:同辜負。
東州:代指濟南。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上片回憶暢游大明湖的情景。新秋之時荷花嬌艷,荷葉田田,一派美好的景象。下片筆鋒一轉,景致再好,卻離別在即,用美麗的景色來反襯分離愁思之深。全詞運用了對比、轉換時空的手法,描繪了大明湖之美,抒發了對友人的殷切思念之情。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