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原文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張先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譯文 這個日日思念丈夫的婦女正在百尺高樓之上展望。她抱著多么大的希望啊。江上水氣彌漫,船只在霧氣中航行,遠處看不清楚。她看著它們慢慢地駛近自己。她仔細地辨認,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失望之余,她埋怨起他來,覺得他不如江潮有信。她和她的丈夫可能曾約定開春相見,誰知轉瞬之間已到暮春。也可能別離時間太長,經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過去了,她怎么不苦惱呢。當看到風吹花瓣象蝶舞,柳絲下垂似與橋面相平。這個婦女觸景生情感到悲傷。漫長的白天好容易才度過去,卻又迎來了寂寞難耐的夜晚。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的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
倚:表示樓的位置。
煙中還未見歸橈:“煙”,在這里指江霧之類的水氣。“橈(ráo)”,劃船的槳,這里代指船。
期信:遵守預先約定的時日。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是一首以閨中人思念遠人的口吻創作的閨怨詞。詞寫丈夫遠出,逾期未歸,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敘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詞雖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題材,意境卻與眾不同;結構上“無大起落”,卻層次分明,在平易曉暢之中顯現出濃郁蘊藉的情思,豐腴雋永的韻致,“味極雋永”。全詞語言工巧,情感表現得細膩而又生動,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維《早春行》”的原文翻譯 2、“納蘭性德《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翻譯 5、“李白《長相思三首》”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