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原文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 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 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 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譯文 曹將軍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孫,而今卻淪為平民百姓成為寒門。英雄割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曹家文章豐采卻在你身上留存。當年為學書法你先拜師衛夫人,只恨得沒有超過王羲之右將軍。你畢生專攻繪畫不知老之將至,榮華富貴對于你卻如空中浮云。開元年間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見,承恩載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凌煙閣的功臣畫象年久褪顏色,曹將軍你揮筆重畫又別開生面。良相們的頭頂都戴上了進賢冠,猛將們的腰間皆佩帶著大羽箭。褒公鄂公的毛發似乎都在抖動,他們英姿颯爽好象是正在酣戰。開元時先帝的天馬名叫玉花驄,多少畫家畫出的都與原貌不同。當天玉花驄被牽到殿中紅階下,昂首屹立宮門更增添它的威風。皇上命令你展開絲絹準備作畫,你先用淺淡顏色勾畫出輪廓,然后苦心圖繪。片刻間九天龍馬就在絹上顯現,一下比得萬代凡馬皆成了平庸。玉花驄圖如真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馬圖和階前屹立真馬相同。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賞賜你黃金,太仆和馬倌們個個都迷惘發怔。將軍的門生韓干畫技早學上手,他也能畫馬且有許多不凡形象。韓干只畫外表畫不出內在精神,常使驊騮好馬的生氣凋敝失喪。將軍的畫精美美在畫中有神韻,偶逢真名士才肯為他動筆寫真。而今你漂泊淪落在戰亂的社會,平常所畫的卻是普通的行路人。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間還未有人象你這般赤貧。只要看看歷來那些負盛名的人,最終已經坎坷窮愁糾纏其身了。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注釋
丹青:指繪畫。引:古時詩歌的一種體裁。曹霸:唐代名畫家,以畫人物及馬著稱,頗得唐高宗的寵幸,官至左武衛將軍,故稱他曹將軍。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庶:即庶人、平民。清門:即寒門,清貧之家。玄宗末年.霸得罪。削籍為庶人。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晉代有名的女書法家,擅長隸書及正書。
王右軍:即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
這兩句是說曹霸—生精誠研求畫藝甚至到了忘老的程度.同時他還看輕利祿富貴,具有高尚的情操。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713年—741年)。引見:皇帝召見臣屬。
承恩:獲得皇帝的恩寵:南薰殿,唐宮殿名。
凌煙:即凌煙閣,唐太宗為了褒獎文武開國功臣,于貞觀十七年命閻立本等在凌煙閣畫二十四功臣圖。少顏色,指功臣圖像因年久而褪色。開生面:展現出如生的面貌。
進賢冠:古代成名,文儒者之服。大羽箭:大桿長箭。
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國公。鄂公:即尉遲敬德,封鄂國公。二人均系唐代開國名將,同為功臣圖中的人物。
先帝:指唐玄宗。死于公元762年。五花驄:玄宗所騎的駿馬名。驄是青白色的馬。山:眾多的意思。貌不同:畫得不—樣,即畫得不象。貌,在這里作動詞用。
赤墀:也叫丹墀。宮殿前的臺階。閶闔:宮門。
詔:皇帝的命令。意匠:指畫家的立意和構思。慘澹:費心良苦。經營:即繪畫的“經營位置 ,結構安排。這句說曹霸在畫馬前經過審慎的醞釀,胸有全局而后落筆作畫。
九重:代指皇宮,因天子有九重門。真龍、古人稱馬高八尺為龍,這里喻所畫的玉花驄。
圉人,管理御馬的官吏。太仆:管理皇帝車馬的官吏。
韓干:唐代名畫家。善畫人物,更擅長鞍馬。他初師曹霸,注重寫生,后來自成一家。窮殊相:極盡各種不同的形姿變化。
這兩句說韓干畫馬僅得形似,不能傳神。
蓋有神:大概有神明之助,極言曹霸畫藝高超。寫真:指畫肖像。
干戈:戰爭,當指安史之亂。貌:即寫真。
坎壈:貧困潦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贊頌曹霸善畫。開頭四句寫曹霸的身世,統攝全篇;接著寫曹霸在書畫上的師承淵源,進取精神,刻苦態度和高尚情操;“開元”以下八句,高度贊揚曹霸在人物畫上的輝煌成就;“先帝”以下八句,細膩地描寫了畫玉花驄的過程;“玉花”以下八句,進而形容畫馬的藝術魅力;最后八句,又以蒼涼的筆調描寫曹霸流入民間的落泊境況。全詩章法錯綜絕妙,詩情抑揚起伏,摹寫畫意,評畫論畫,詩畫結合,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把深邃的現實主義畫論和詩傳體的特寫熔為一爐,具有獨特的美學意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維《早春行》”的原文翻譯 2、“納蘭性德《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翻譯 5、“李白《長相思三首》”的原文翻譯 |